第二、为什么有六道轮回
这个问题很简单,就是上文所说,第七识的执我,前六识的攀揽外境,如眼之于色,耳之于声,鼻之于香,舌之于味,身之于触,意之于法,造善造恶;这善恶业,就是六道轮回,生死的主因。我现在将这善恶业的种类,善恶集的轻重,和所得之苦乐不同的果报,列表如下;并加以说明。
┌杀生┐ ┌不杀生─┐ ┌放生──┐
│偷盗├ 身三┤不偷盗 │ │布施 │
│邪淫┘ └不邪淫 │ │礼节 │
十 │两舌┐ ┌不两舌 │ │和合语 │
┤恶口├ 口四┤不恶口 ├─ 而修学──┤柔软语 ├ 十善
恶 │妄言│ │不妄言 │ │真实语 │
│绮语┘ └不绮语 │ │诚谛语 │
│悭贪┐ ┌不悭贪 │ │戒 │
│嗔恚├ 意三┤不嗔恚 │ │定 │
└愚痴┘ └不愚痴─┘ └慧───┘
表中的身、口、意三,这是善恶业的所由起;杀、盗、淫、及不杀、不盗、不淫等十事是善恶业的种类。先就十恶来说:杀生、不只是杀人为杀生,即杀害一切有生命的动物,如猪、马、牛羊之类,皆属杀生。偷盗、不独明抢暗窃为偷盗,即贪赃枉法,巧取豪夺,凡不是以血汗换得来的,虽一草一木,不与而取,皆谓之偷盗。邪淫、除自己经过结婚礼节的正当夫妻而外,所有男女间不合理的行为,都属邪淫。这是属于身体的。两舌者、挑拨是非,离间他人的感情。恶口者,粗恶言语,或淫词秽语。妄言者、有说无,无说有,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颠倒是非。绮语者、当面奉承,讨人欢喜,巧饰词句,务必使人听信;或以诗词歌赋,说男女间事,绘影绘声,能动荡人的意志,也属绮语。这是属于口头的。悭贪、是于声色货利,生起一种为我所有的希求心;与自有财帛,不能布施,那便是悭贪心。嗔恚、即是怒恨;对于所求不能遂心,或他人于我有违逆的举动,这便要生起我的怒恨。愚痴、是不识邪正、是非、事理的真相,不应贪嗔而贪嗔,不应杀盗而杀盗,或于事理两方,以私我为出发点,而生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执著,这皆是愚痴暗昧的心理,这是属于心理方面的。这贪、嗔、痴的三法,对于上文五十一心所中的六个根本烦恼,二十个随烦恼,统统包括在内,由于识心上有这贪、嗔、痴的三种毒根,于是对于外境上的色声香味触法,不断的生起要求,因而造出杀、盗、淫、妄等种种恶业来,是谓十恶。有此恶因,必招恶果。
我们若一反十恶的心理和行为,如戒杀生而买放生命。戒偷盗而救济贫穷,和修桥补路。戒邪淫而提倡名节与礼教。不两舌而说和合语。不恶口而说柔软语。不妄言而说真实语。不绮语而说诚谛语。心理上不起贪、嗔、痴、而常修佛所教诫的戒、定、慧、这就是十善。有此善因,必招善果。
这里所说的戒,就是因贪著色声而造出杀盗淫来,现在遵守佛的戒条,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,便是不贪,不贪便是戒。但人类好像有一种天生的劣根性,对于声色货利的外境,叫他不起贪求,是不可能的事;何况现在物质文明,人类对于自我娱乐上的享受,正在尽量发展,在这种时代,说这一类的话,加倍觉得迂腐。所以我佛教人第二步,要修学静定的工夫,静定工夫,在一般人说来,叫做修养。我们倘若有一点静定修养工夫,自然对于声色也就看淡了。因静则生明,明即是慧,慧即是观察事理,抉择事理的判断力。声色的外境,不管它有多大的诱惑力,我要观察自己,审查他人,分别事实,应作不应作。我们倘若遇事能以静定工夫,一一省察,则世界上不知要省去多少是非呢?这就是慧。复次善恶的种类,既如上说,如何再去分轻分重呢?这就是根据我们的心力来加以判断。我们对于一件事,倘若以极猛烈的勇气,和十足的力量来做,这便是上品。以一种中庸的心情来做,这便是中品。以一种懈怠态度,和不甚要紧的心理来做,这便是下品。我们的造善造恶,轻重的标准就是这样。因为善恶业的有轻有重,所招感的苦乐果报,也就有高下的不同。上品十善感天道,中品十善感人道,下品十善感修罗道。上品十恶感地狱道,中品十恶感饿鬼道,下品十恶感畜生道。
┌杀生┐ ┌不杀生─┐ ┌放生──┐
│偷盗├ 身三┤不偷盗 │ │布施 │
│邪淫┘ └不邪淫 │ │礼节 │
十 │两舌┐ ┌不两舌 │ │和合语 │
┤恶口├ 口四┤不恶口 ├─ 而修学──┤柔软语 ├ 十善
恶 │妄言│ │不妄言 │ │真实语 │
│绮语┘ └不绮语 │ │诚谛语 │
│悭贪┐ ┌不悭贪 │ │戒 │
│嗔恚├ 意三┤不嗔恚 │ │定 │
└愚痴┘ └不愚痴─┘ └慧───┘
表中的身、口、意三,这是善恶业的所由起;杀、盗、淫、及不杀、不盗、不淫等十事是善恶业的种类。先就十恶来说:杀生、不只是杀人为杀生,即杀害一切有生命的动物,如猪、马、牛羊之类,皆属杀生。偷盗、不独明抢暗窃为偷盗,即贪赃枉法,巧取豪夺,凡不是以血汗换得来的,虽一草一木,不与而取,皆谓之偷盗。邪淫、除自己经过结婚礼节的正当夫妻而外,所有男女间不合理的行为,都属邪淫。这是属于身体的。两舌者、挑拨是非,离间他人的感情。恶口者,粗恶言语,或淫词秽语。妄言者、有说无,无说有,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颠倒是非。绮语者、当面奉承,讨人欢喜,巧饰词句,务必使人听信;或以诗词歌赋,说男女间事,绘影绘声,能动荡人的意志,也属绮语。这是属于口头的。悭贪、是于声色货利,生起一种为我所有的希求心;与自有财帛,不能布施,那便是悭贪心。嗔恚、即是怒恨;对于所求不能遂心,或他人于我有违逆的举动,这便要生起我的怒恨。愚痴、是不识邪正、是非、事理的真相,不应贪嗔而贪嗔,不应杀盗而杀盗,或于事理两方,以私我为出发点,而生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执著,这皆是愚痴暗昧的心理,这是属于心理方面的。这贪、嗔、痴的三法,对于上文五十一心所中的六个根本烦恼,二十个随烦恼,统统包括在内,由于识心上有这贪、嗔、痴的三种毒根,于是对于外境上的色声香味触法,不断的生起要求,因而造出杀、盗、淫、妄等种种恶业来,是谓十恶。有此恶因,必招恶果。
我们若一反十恶的心理和行为,如戒杀生而买放生命。戒偷盗而救济贫穷,和修桥补路。戒邪淫而提倡名节与礼教。不两舌而说和合语。不恶口而说柔软语。不妄言而说真实语。不绮语而说诚谛语。心理上不起贪、嗔、痴、而常修佛所教诫的戒、定、慧、这就是十善。有此善因,必招善果。
这里所说的戒,就是因贪著色声而造出杀盗淫来,现在遵守佛的戒条,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,便是不贪,不贪便是戒。但人类好像有一种天生的劣根性,对于声色货利的外境,叫他不起贪求,是不可能的事;何况现在物质文明,人类对于自我娱乐上的享受,正在尽量发展,在这种时代,说这一类的话,加倍觉得迂腐。所以我佛教人第二步,要修学静定的工夫,静定工夫,在一般人说来,叫做修养。我们倘若有一点静定修养工夫,自然对于声色也就看淡了。因静则生明,明即是慧,慧即是观察事理,抉择事理的判断力。声色的外境,不管它有多大的诱惑力,我要观察自己,审查他人,分别事实,应作不应作。我们倘若遇事能以静定工夫,一一省察,则世界上不知要省去多少是非呢?这就是慧。复次善恶的种类,既如上说,如何再去分轻分重呢?这就是根据我们的心力来加以判断。我们对于一件事,倘若以极猛烈的勇气,和十足的力量来做,这便是上品。以一种中庸的心情来做,这便是中品。以一种懈怠态度,和不甚要紧的心理来做,这便是下品。我们的造善造恶,轻重的标准就是这样。因为善恶业的有轻有重,所招感的苦乐果报,也就有高下的不同。上品十善感天道,中品十善感人道,下品十善感修罗道。上品十恶感地狱道,中品十恶感饿鬼道,下品十恶感畜生道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